1. 智来时代行业观察方法论:教育机构普适性研究模型
教育机构往往首先立足于产品,通过产品来吸引并服务初始客户。随着客户的增多和规模的扩大,通过加强运营管理来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在产品和运营齐头并进形成对客户的内生吸力之后,需要合理的营销来形成外化推力,进而逐步建立自己的品牌,并构建起立体的三维格局。其中串联起机构内部的是人力资源体系,而在教育机构的立体三维格局之外,影响机构发展趋势的,是似乎看不见摸不着的宏观因素——政策、人口和经济态势,它们在无形中左右着教育机构的发展。同时,在外围推动教育机构发展的是资本的力量,以及在上方引导着整个产业走向的舆论导向。
在我国素质教育细分领域中,后起之秀的机器人、编程起源于国外,非本土发展,过去更偏向竞赛培训的小众赛道,而美术教育在我国受历史文化底蕴影响,被重视的情况由来已久,早在建国初期对于中小学生的美术课便有了一定的章程,后在1979年6月,我国教育部颁发了建国后的第二个美术教学大纲,其内容包括:教学内容、各类课业教学时数分配、各年级教学内容和要求等;1985年11月,国家教委颁发的《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中学美术教学大纲(初审稿)》,更是直接规定了小学与中学的美术课每周课时。
回顾我国在素质教育方面的宏观政策,经历了大概3个阶段:
第一阶段:素质教育概念萌芽阶段
对艺术教育提出发展目标及规划,提出“国民素质教育”概念。该阶段老牌艺考画室等培训机构多在这个阶段成立。
1989年颁布了第一个全国学校艺术教育纲领性文件《全国学校艺术教育总体规划(1989-2000年)》
“我国学校艺术教育在这一阶段的发展目标是:到本世纪末,在幼儿园进行多种艺术活动,入园儿童普遍受到良好的早期艺术教育;在小学、初级中学按教学计划的要求开设艺术课,基本上能实施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所要求的艺术教育;在各级师范院校和较多的高级中等学校、中等专业学校、普通高等学校中普遍增设艺术选修课,进行高中和大学阶段的艺术教育”。
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升国民素质教育。
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素质教育被确定为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长远方针,并成为我国各级各类教育追求的共同理想。并于同年发出《关于贯彻落实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决定进一步加快中初等学校校办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
第二阶段:素质教育普及阶段
全面推广素质教育进入中小学校,并对试行科目、工作规程等进行了标准制定。该阶段涌现大量青少儿美术教育培训机构。
2001年6月,教育部关于印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通知,在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艺术、美术课中要加强写字教学。同年7月颁布《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的制定。
2002年5月,教育部关于印发《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发展规划(2001-2010年)的通知》。
同年7月,教育部发布了《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规定了学校艺术课程,课外、校外艺术教育活动,学校艺术教育的保障,奖励与处罚等内容。
2007年5月,《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中小学艺术教育活动的意见》,开展艺术教育活动要以学校为基础,大力推广体育艺术“2+1”项目,让每一个中小学生在校期间掌握一种自己喜爱的艺术技能。
2008年9月,《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艺术教育的意见》,为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中小学生健康成长。
2010年7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
2011年4月,《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在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实施“体育、艺术2+1项目”的通知》,“坚持全面发展,全面加强和改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的要求,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2013年10月,教育部决定开展全国农村学校艺术教育实验县工作,发布《教育部关于开展农村学校艺术教育实验县工作的通知》。
第三阶段:素质教育规范发展阶段
对素质教育教学及相关招生要求更加细化、规范化。该阶段在线美术教育蓬勃发展。
2014年1月,“……实施素质教育,改进美育教学,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教育部就推进学校艺术教育发展提出意见”《教育部关于推进学校艺术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
2015年5月,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办法》等三个文件的通知,制定了《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办法》《中小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自评办法》《中小学校艺术教育发展年度报告办法》。
同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学校美育全过程”。
2016年民促法修订,2018年民促法修订草案送审,“教育行业的产业化、金融化的趋势进一步得以深化”。
2017年10月,教育部关于印发《学校体育美育兼职教师管理办法》的通知,“整合各方资源充实体育美育教学力量”。
2018年12月,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做好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部分特殊类型招生工作的通知》,规定“除经教育部批准的部分独立设置的本科艺术院校(含部分艺术类本科专业参照执行的少数高校)外,2019年高校美术学类和设计学类专业一般不组织校考;2020年起使用省级统考成绩,不再组织校考”。
2019年4月,教育部发布《关于切实加强新时代高等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普通高校要强化面向全体学生的普及艺术教育”。
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其中提到“要探索将艺术类科目纳入中考改革试点”。10月15日发布的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中也提出“要推进美育评价改革”。
3. 市场潜在规模逐渐增长及扩大:
青少儿美术培训是主体,美术高考培训需求长期存在
美术教育发展离不开政策的支持,更离不开客观存在的市场需求:相较于普通中高考对考生文化课水平要求较高,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情况;美术中高考的要求低于普通中高考,因此被学生家长视为一条重要的升学通道,而近年来,美术考生的增加,竞争压力加大,进一步推动了艺考培训的发展。
近三年,我国每年18岁适龄人口数量为1700-1800万,约50-60%会报名参加高考,其中约5%即50多万人参加美术省考,外加每年仅参加美术校考的人数,保守估计全国美术高考生至少达60万人次,而参加美术中考的学生在40万人左右。
2012-2019全国参加美术升级统考人数
与此同时,全国九大美院的本科招生名额没有明显增长,2019年平均录取率仅2.3%,头部美院入学竞争激烈,美术高考培训需求长期存在。
为了保证升学成功率,美术高考生约80-90%都会在考前参加培训机构。培训内容以专业课为主,文化课为辅,专业课考试准备周期一般从上一年的6月份开始到第二年的2月份结束,历时8个月。培训平均客单价在4-6万元左右,包括课程费、画材费等项目,部分高端协议班、校长班的价位甚至可以达到10-20万,是普通K12课外辅导很难达到的水平。
根据艾瑞咨询统计及核算,2019年我国美术培训市场规模在900-1050亿元之间,其中青少儿美术培训是主体,其占整个美术培训市场的比重超过80%。青少儿美术培训市场因用户基数大、参培率低、客单价低等因素在未来有很大的市场空间可供深挖。
同时,我国美术艺考培训市场规模也从2015年的162.30亿元提升至2019年的259.90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12.49%。预计2022年其市场规模达351.70亿元。
注:本小节内容采编汇总自艾瑞咨询、Analysys易观、中商产业研究院
总的来说,对于整体行业及机构们而言“新中考”:
1 增加就业:为未来公立校美育类教师营造需求缺口,提供更多就业通道;
2 增加合作机会:对教学课程有品质,品牌美誉度高的美育类课外辅导机构提供了与公立校合作的契机;
3 强化市场需求:提升课外培训美育科目的必要性,加速催化素质教育市场的发展,未来市场体量十分可观;
400-004-9904
service@elt.net.cn
关注
官方微信